
在软件行业波澜壮阔的浪潮中,一位从合肥工业大学走出的创业者,以对计算机技术的赤诚热爱为起点,在财政信息化领域深耕二十余载,将一家初创企业打磨成行业标杆。他,便是博思软件董事长陈航。今日,让我们循着他的成长轨迹,探寻一位创业者的初心与坚守。
求学之路:兴趣为引,厚土扎根
“上世纪八十年代,计算机作为新兴技术,被视作推动现代化的关键力量,前景广阔。” 谈及选择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初心,陈航的话语里仍漾着当年的热忱。对新兴技术的好奇与向往,让他坚定踏上计算机学习之路;而合工大在计算机领域强劲的教学实力,更成了他汲取知识的沃土。
在合工大的校园里,系统的专业学习为他筑牢了研发根基——严谨的编程逻辑、扎实的理论体系,化作他日后驰骋软件行业的 “基本功”。从家庭到校园,从个体到集体,陈航自幼秉持的利他思维,让他快速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的 “大家庭”。同学有需时,他总会主动援手,或是分享笔记,或是协助调试程序,这份赤诚与热忱,换来了深厚的同窗情谊,也让他在集体中收获了温暖与力量。
更深远的影响,藏在思维与品格的塑造里:计算机科学培养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,教会他以理性视角拆解问题;而丰富的校园生活,更在他青春岁月里刻下深刻印记。学校鼓励开展的各类兴趣活动,为他打开了知识之外的天地,桥牌便是其中最璀璨的收获。初接触这项智力运动时,他便被其中的战略博弈深深吸引,课余时间全心投入钻研。凭借过人的悟性与刻苦,仅一年便斩获校级桥牌冠军。牌桌上的协作与攻防,让他真切体会到“个人再强,也需团队配合” 的道理,团队合作的精髓从此融入他的思维模式,桥牌也成了伴随他一生的爱好。
合工大严谨的学风与师友的扶持,更在他心中播下了踏实做事、真诚待人的种子。他说:“这些经历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人格的锤炼。” 正是这段求学时光,为他日后的职业选择与人生方向埋下了伏笔。
职场起步:立足当下,望向远方
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,往往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。陈航的选择,带着年轻人的审慎与远见—— 他走进了福建省财税信息中心。
在他看来,对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而言,择业时“当下” 与 “未来” 同样关键。“当下” 是要脚踏实地,磨炼和提升自己;“未来” 是要有长远眼光,用更长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。
他选择福建省财税信息中心,主要基于两点考量:其一,专业对口。“财税信息中心的工作紧密涉及计算机技术应用,与我所学专业高度契合,能让我将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,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。” 其二,他坚信信息化发展前景向好,且对政府管理、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。“当时政府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,在财税信息中心工作,我有机会接触前沿的财政信息化项目,深入了解行业趋势,既为个人职业发展开拓广阔空间,也让个人价值得以实现。”
事实证明,在信息中心的日子里,接触的项目、技术应用能力与对未来行业趋势的理解,为他日后创业积累了宝贵的“实战经验”。这段职场经历,让他深刻体会到:个人价值的实现,往往与时代浪潮同频。
创业征程:于困境中寻路,于变革中破局
2000年,“数字福建” 写入发展纲要,吹响了福建信息化建设的号角。可以说,“数字福建” 建设为博思软件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沃土。此时的陈航,已在财税信息化领域深耕多年,他敏锐察觉到:财政管理信息化改革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这里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“我们想做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—— 通过自主研发,开发出更高效、便捷的软件产品,助力政府提升财政管理水平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。” 这便是博思软件诞生的初心。后来,陈航更是将 “专注科技与创新,更好服务于社会公众” 确定为博思的企业使命,希望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,积极助力国家数字化建设,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相连。
然而,创业之路从非坦途。2000年前后,大部分IT公司以系统集成为主要业务,无需太多技术投入,完成订单即可收益。但博思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。博思软件从一开始就以产品价值为导向,思考产品如何真正为客户带来价值。当时,博思主营会计集中核算项目,仅一年便耗尽了大部分注册资本。市场才刚启幕,便遭遇会计集中核算向统一支付的全面转型,这意味着博思的产品将失去市场活力,生存危机如影随形。但博思依然坚持产品价值导向,没有放弃这条格外艰辛的道路,始终在寻找产品方向。
坚持终见曙光。2002年,博思的学校票款分离系统得到客户认可,团队紧紧抓住票据电子化改革的机遇;到2005年,服务的终端客户达到三万个,稳定的服务收入让公司真正站稳了脚跟。那一刻他们确信,自主研发、以价值为导向的路,走对了。
企业密码:产品为基,创新为魂,团队为本
从初创企业到行业翘楚,博思软件的突围之策,蕴含在三个关键词里。
产品:锚定长期价值。“不为短期利益妥协,只做能解决客户真问题的产品”, 陈航说。博思始终深耕专业领域,从会计核算到非税收入管理,再到电子票据,每一步都紧扣客户需求,这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。
技术:拥抱前沿浪潮。从信息化到数字化,再到如今的智能化,博思从未停下技术迭代的脚步。他说:“技术创新是驱动力,不跟上趋势,就会被淘汰。” 如今,人工智能与电子凭证已成为公司的两大发展主线。
团队:同创共享的土壤。他认为博思是“团队创业”,不是某个人的公司。通过股权激励、事业合伙人制度,团队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。每个人都以主人的心态对结果负责,这是博思最宝贵的财富。
而支撑这一切的,是博思“客户第一、利他思维、持续进取、同创共享” 的核心价值观。正如 “持续进取” 的文化所彰显的:在福建站稳脚跟后,2006年布局北京,2014年中标财政部项目奠定非税领域龙头地位,2016年上市后又马不停蹄布局财政全业务与数字采购,2017年推进财政全业务布局,紧接着在2018年展开数字采购业务布局。他认为,进取是博思软件的传统,无论多困难,都会沿着这个思路去努力、去奋斗。
责任与远见:深耕主业,反哺社会
陈航认为企业的价值,不仅在于规模多大,更在于能为社会做什么。
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,博思旗下的数村科技交出了亮眼答卷。围绕数字乡村建设难点和县域主导产业,提供共性和个性化的应用解决方案。在关键的富民产业增收方面,他们结合农综改项目绩效指标要求,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,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,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成本高、损耗大、效率低、环节多等问题,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。在重庆万州,他们搭建“农业经济数智大脑”,让柑橘、生猪等特色产业链实现数字化,破解了产业发展中成本高、效率低的难题。
谈及未来,陈航认为软件行业正朝着“智能化、云化、融合化” 方向演进,而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将是重要机遇。博思会继续扎根财政、非税、电子票据等核心领域,用技术创新回应时代需求。
寄语后辈:扎实根基,拥抱变化,勇闯敢试
回望自己的成长路,陈航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后学们给出了几点建议:
在学业上,基础课程务必扎实,这是应对行业变迁的底气。同时要主动拥抱新技术,比如人工智能,多开阔眼界,甚至敢于畅想。也要将学业与职业挂钩,明确未来要做什么、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。
在技能上,要积极参加实践项目,可通过学校社团、实验室项目或参与企业实践等途径积累经验。注重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在项目中遇到问题时,要积极主动思考、主动与他人沟通。
若想创业,除专业技能外,还需学习企业管理、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,尝试开展一些小型创业项目,切实锻炼实践能力,提前深入了解创业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。
最后,他特别强调,大学期间要培养“持续学习能力”。行业变化太快,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,才能不被淘汰。此外,抗压能力、创新思维也不可或缺,遇到挫折不放弃,面对问题敢突破,这才是成长的关键。学会在压力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坚韧不拔地应对困难,才能走得更远。
建言母校:深耕沃土,共育新才
对于母校,陈航表示,看到母校不断蓬勃发展,他感到无比自豪。学校在教学质量、科研实力、校园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,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,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。
关于母校发展,他建议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。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,建立更多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,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,切实提高实践能力。在科研方面,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,有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,提升学校科研实力。还要继续加大对前沿学科的投入力度,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领域,科学优化专业设置,使其更贴合国家建设需求、产业发展需要,培养出更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。
从合工大的校园到软件行业的前沿,陈航的故事里,有对技术的执着,有对价值的坚守,更有对时代的回应。正如他所言:“做有价值的事,走正确的路,时间会给你答案。” 而这份答案,仍在博思软件与时代同行的脚步中,不断书写新的篇章。